砷廣泛分布于自然界中。當人體攝入少量砷時(shí),可促進(jìn)新陳代謝,過(guò)量攝入則產(chǎn)生中毒。稀土在工農業(yè)生產(chǎn)上的應用已較為廣泛,如在冶金上,由于稀土與硫、磷、砷等元素極易化合,有利這些雜質(zhì)的去除。我國約有3 600萬(wàn)t稀土,占世界儲量的80%左右。雖然稀土在工農業(yè)生產(chǎn)實(shí)際應用中報道較多,但在廢水處理方面的應用尚未見(jiàn)報道,本文采用地殼中儲量占首位的稀土元素鈰來(lái)處理廢水中的砷,為進(jìn)一步拓寬我國稀土這一豐富資源應用作一探索性研究。
1 材料與方法
1.1 稀土鈰貯備液的制備
稱(chēng)取稀土鈰的氧化物,加入少量蒸餾水及濃硝酸和幾滴H 2O 2,加熱溶解,并蒸發(fā)剩余的酸,然后稀釋配成15 g/L稀土元素鈰的貯備液。
1.2 不同pH條件下稀土鈰對砷的去除
取50 mL 100 mg/L稀土溶液與30 mL 100 mg/L As(Ⅲ),100 mg/L As(Ⅴ)溶液混合,用0.1 mol/L NaOH調pH,使之分別為8、9、10、11、12,產(chǎn)生絮狀物后,靜置2 h,取上清液測定砷含量。
1.3 沉淀時(shí)間對砷去除率的影響
取50 mL100 mg/L稀土鈰溶液與30 mL100 mg/L As(Ⅲ),100 mg/L As(Ⅴ)溶液混合,用0.1 mol/L NaOH調pH為10,靜置0.5,1.0,2.0,3.0 h,取上清液測定含砷量。
1.4 不同用量配比對砷的去除率的影響
按不同濃度比[稀土鈰濃度(mg/L)/砷濃度(mg/L)](1:1,5:1,10:1,15:1,25:1)混合,砷的初始濃度為100 mg/L,調pH至10,靜置2 h,測定上清液砷含量及形成的污泥量。
砷的測定方法采用SDDC-Ag法。
2 結 果
2.1 不同pH條件下稀土鈰對砷的去除
Ce(OH) 3不是兩性氫氧化物,在pH 7.6以上Ce 3+開(kāi)始形成沉淀,但同時(shí)不同pH條件下As的存在形態(tài)也不同,因而pH與Ce結合吸附砷的能力有關(guān)。實(shí)驗結果見(jiàn)表1。
表1 不同pH條件下稀土元素鈰對砷的去除率(%)
項目 |
pH處理 | ||||
8 |
9 |
10 |
11 |
12 | |
As(Ⅲ) |
18.21 |
49.70 |
51.45 |
42.35 |
34.25 |
As(Ⅴ) |
96.33 |
98.04 |
98.47 |
97.08 |
94.30 |
由表1可見(jiàn)鈰形成氫氧化物的pH為8.0,但在實(shí)驗條件下以pH 8以上沉淀逐漸增多。
結果表明,砷的最大去除率大約出現在pH 9~10,在以后實(shí)驗中取pH10。
稀土元素鈰對As(Ⅴ)的去除率大于對As(Ⅲ)的去除率。實(shí)驗中用堿調節pH后,稀土鈰與As(Ⅴ)所形成的沉淀物與它的三價(jià)氫氧化物顏色一致,為白色。
2.2 沉淀時(shí)間對砷去除率的影響
沉淀時(shí)間不同,砷在溶液中與稀土氫氧化物接觸時(shí)間與砷的去除有一定的關(guān)系。并為設計沉淀池提供參考。
不同沉淀時(shí)間下,pH10時(shí),鈰對砷的去除率見(jiàn)表2。
表2 不同沉淀時(shí)間鈰對砷的去除率(%)
項目 |
處理時(shí)間(h) | |||
0.5 |
1.0 |
2.0 |
3.0 | |
As(Ⅲ) |
58.1 |
62.0 |
64.1 |
58.1 |
As(Ⅴ) |
95.2 |
96.8 |
98.3 |
97.4 |
結果可見(jiàn),在沉淀時(shí)間0.5 h~3.0 h范圍內,所形成的沉淀較完全,砷去除率差異不大,以2.0 h沉淀時(shí)間的砷去除率最高。
2.3 不同用量配比對砷去除率的影響
不同配比試驗主要探索溶液中As與稀土鈰不同比值對稀土沉淀物產(chǎn)生量及砷的去除率的關(guān)系,并為節約稀土用量提供依據,其結果列于表3。
表3 不同Ce/As條件下砷的去除率(%)
|
當Ce/As≥10,鈰對砷的As(Ⅲ)和As(Ⅴ)去除率分別達96%和99%以上。
2.4 鈰對As(Ⅲ)和As(Ⅴ)混合液的去除試驗
100 mg/L As(Ⅲ)和As(Ⅴ)等量混合后,得100 mg/L的混合砷溶液,按不同用量配比加入鈰溶液,調pH 10,沉淀2 h后,鈰對砷的去除結果見(jiàn)表4。
表4 不同Ce/As條件下混合成砷的去除率(%)
|
可見(jiàn)在A(yíng)s(Ⅲ)和As(Ⅴ)同時(shí)存在的情況下,Ce對砷的去除同樣有效,且混和液中砷的去除率介于Ce單獨去除As(Ⅲ)或As(Ⅴ)之間。
2.5 鈰和幾種常用聚凝劑對As(Ⅲ)的去除比較
取3種常用聚凝劑FeCl3•6H2O,FeSO4•7H2O,Al2(SO4)3•18H2O,取除砷最佳pH分別為7,9 ,7~8[6]。與As(Ⅲ)混凝沉淀。結果見(jiàn)表5。
表5 常用聚凝劑對砷的去除率(%)
|
從表5可見(jiàn),FeCl3•6H2O和FeSO4•7H2O對砷的去除率十分接近,Fe/As在10左右就基本達到最大值,以后再增加用量,其去除率增加不明顯,這與劉鴻儀等的研究結果相符[5]。而Ce對砷的去除率在Ce/As=10時(shí),與鐵鹽相似,Al2(SO4)3•18H2O除砷效果較差。
從所產(chǎn)生的污泥量來(lái)看,用鈰去除砷所產(chǎn)生的污泥量要比FeCl3•6H2O和FeSO4•7H2O和Al2(SO4)3•18H2O所產(chǎn)生量要少得多,而鋁鹽所形成的污泥量最多。見(jiàn)表6。
表6 幾種聚凝劑除夏日產(chǎn)生的污泥用量(mg)
|
因而與鐵鹽聚凝劑相比,在獲得相同砷去除率的條件下,用鈰產(chǎn)生的污泥量更小,可降低污泥處理費用。 2.6 鈰二級處理含砷廢水
不同種類(lèi)的工廠(chǎng)排放的含砷廢水濃度差異很大,低的在3 mg/L以下,硫酸廠(chǎng)的廢水含量可高達100 mg/L,中科院半導體研究所的砷化鎵廢水含砷量為50~70 mg/L。因而較高砷濃度經(jīng)一次處理難以達到0.5 mg/L的排放標準,故對低濃度砷液As(Ⅲ)5 mg/L再經(jīng)鈰沉淀處理,結果見(jiàn)表7。
表7 鈰對As(Ⅲ)5 mg/L的去除效果
項目 |
用量比(mg/L:mg/L) | |||||
1:1 |
5:1 |
10:1 |
15:1 |
20:1 |
25:1 | |
砷出水濃度(mg/L) |
4.48 |
1.7 |
0.34 |
0.46 |
0.45 |
0.40 |
可見(jiàn)在Ce/As超過(guò)10時(shí),砷去除率超過(guò)90%,此時(shí)出水砷濃度已低于排放標準(0.5 mg/L)。
3 討 論
由于目前對所形成的沉淀物的分子結構尚不清楚,因而對稀土除砷的過(guò)程有待于研究,但大致上可認為與普通的Fe 3+、Al 3+和Ca 2+等陽(yáng)離子的除砷機理相同[5、7]。
趙宗升研究認為,鐵鹽除五價(jià)砷時(shí),其形成的鐵砷渣成份隨二者的摩爾比不同,當鐵砷摩爾比為1:1時(shí),砷主要以FeAsO 4•2H 2O的形式存在,當摩爾比為3:1時(shí),主要以FeAsO 4•H 2O•FeOOH形式存在。FeOOH是由溶液中剩余的鐵離子形成的。因此在除砷過(guò)程中需過(guò)量的Fe 3+、Al 3+、Ca 2+等以形成其氫氧化物而與其難溶性砷酸鹽一起吸附共沉淀。因而稀土對砷的去除可以認為:鈰與砷可形成難溶性固體物,過(guò)量的鈰在pH8以上形成膠體狀氫氧化物吸附砷酸鹽,并與鈰的砷酸鹽一起沉淀。
砷去除率的高低與其形成的砷酸鹽溶度積大小有關(guān),如FeAsO 4:Ksp=5.7×10-21,AlAsO4:Ksp=1.6×10-16,Ca 3(AsO 4) 2:Ksp=6.8×10-19,因而Fe 3+比Al 3+對砷的去除率高,Ca2+去除率最低,而鈰對砷的去除與Fe 3+大致相等,說(shuō)明鈰的砷酸鹽溶度積也很小。
從鈰除砷的最佳pH值來(lái)看,在最佳pH 9.0~10.0范圍內,Ce 3+的水解產(chǎn)物主要為CeOH 2+、Ce(OH)+2、Ce(OH) 3。因而還可吸附結合水中陰離子砷(此時(shí)砷主要以H2AsO-3、HAsO2-4形式存在),Fe 3+的水解產(chǎn)物在除砷最佳pH7~9時(shí)主要以Fe(OH)+2、Fe(OH) 3形式存在,而Al 3+的水解產(chǎn)物在除砷效果最佳pH7~8時(shí),則幾乎全部為Al(OH)3,這從另一方面也說(shuō)明了Al的除砷效果較差的原因。
總之,鈰與砷形成的沉淀較徹底,且形成的污泥量較鐵鹽、鋁鹽等聚凝劑要少得多,對砷的去除率與鐵鹽基本相同,在生產(chǎn)上有一定的應用價(jià)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