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電話(huà):400-000-2365

    潛流人工濕地技術(shù)處理農村生活污水

    中國污水處理工程網(wǎng) 時(shí)間:2013-9-22 8:50:25

    污水處理技術(shù) | 匯聚全球環(huán)保力量,降低企業(yè)治污成本

    農村地區未經(jīng)處理的生活污水嚴重污染了土壤、地表水和地下水,是造成農村環(huán)境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人工濕地污水處理技術(shù)是20世紀70年代興起的一種新型生態(tài)污水處理技術(shù),由于具有對污染物去除效果好、基建和運行費用低、工藝設備簡(jiǎn)單、維護管理方便等特點(diǎn),正逐漸被應用于廣大中小城鎮和鄉村地區的生活污水處理中。潛流人工濕地作為人工濕地的一種類(lèi)型,因其充分利用了濕地的空間,發(fā)揮了系統間的協(xié)同作用,使污水處理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且占地面積相對較小,因而在污水處理中已經(jīng)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目前,江南大部分農村地區都建有化糞池,由于化糞池出水中有機物、SS等污染物濃度均較高,如果出水直接進(jìn)入潛流人工濕地,將會(huì )對人工濕地的運行造成較為嚴重的影響,在較短時(shí)間內即會(huì )造成濕地堵塞,嚴重影響濕地使用壽命。因此,在濕地前增加一道預處理,有效降低污染物濃度,可以大大延長(cháng)人工濕地的使用壽命,并且保證人工濕地的出水效果。

    本項目針對浙江省某沿海城市山區農村生活污水的特點(diǎn),采用厭氧生物預處理+潛流人工濕地組合工藝,并在工程實(shí)施過(guò)程中對潛流人工濕地采用序批式運行技術(shù),有效解決了總氮去除效果差等問(wèn)題,取得了預期效果。

    1 水量水質(zhì)

    本項目位于浙江省沿海某山區村內,為農村生活污水處理工程。該村常住人口數量為800人,人均排污水量為70L/(人·d),項目考慮20%的遠期發(fā)展,計算污水處理站設計規模70m3/d,處理后的污水就近排入周邊河道,出水水質(zhì)執行《城鎮污水處理廠(chǎng)污染物排放標準》(GB 18918—2002)一級B標準。

    污水處理站設計進(jìn)水水質(zhì)及排放標準如表1所示。

    表1 進(jìn)水水質(zhì)及排放標準

     

    2 工藝流程及主要構筑物、設備

    2.1 工藝流程

    污水先經(jīng)格柵井攔截大部分較大的固體懸浮物,經(jīng)過(guò)格柵井后污水進(jìn)入厭氧生物預處理池,在該池中去除一部分有機污染物及大部分固體懸浮物,通過(guò)水泵提升進(jìn)入人工濕地,在人工濕地中,污水中剩余的部分污染物通過(guò)濕地基質(zhì)的過(guò)濾吸附、濕地植物根系的吸收、好氧與厭氧微生物菌群的分解作用被去除,從而使污水得以?xún)艋。厭氧生物預處理+潛流人工濕地污水處理工藝流程如圖1所示。

     

    圖1 厭氧生物過(guò)濾預處理+潛流人工濕地處理工藝

    2.2 主要構筑物與設備

    2.2.1 隔柵井(含格柵)

    隔柵井1座,磚混結構。平面尺寸為2m×1.2m,深1.5m,有效水深0.5m。井內設人工格柵1套,格柵寬1 200mm,柵條間隙10mm,柵渣及時(shí)清理外運處置。隔柵井主要作用是截留污水中較大的懸浮物,減少后續構筑物負擔。

    2.2.2 厭氧生物預處理池

    厭氧生物預處理池1座,用于污水預處理。鋼筋混凝土結構,平面尺寸7m×6m,深度2.5m。有效水深2m,有效容積84m3,污水停留時(shí)間為28.8h。

    厭氧生物預處理池埋地布置,池體較大,不利于水體流動(dòng),因此設置5塊導流折板,將池體分隔成五個(gè)廊道,有效改善流態(tài)。為了進(jìn)一步降低進(jìn)入濕地的污染負荷,在導流槽的第2和第5槽設置彈性立體填料,利用綜合池液位上下變動(dòng),使彈性立體填料不斷處于好氧、厭氧交替狀態(tài),有效降低污染物濃度。

    圖2 厭氧生物預處理池

    綜合池末端二級提升潛污泵2臺(1用1備,運行功率0.2kW),該水泵自帶液位開(kāi)關(guān),可自動(dòng)根據綜合池內液位高低開(kāi)啟和停止水泵,操作管理簡(jiǎn)單。

    2.2.3 人工濕地植被床

    本處理工藝的主體構筑物,用于去處污水中的有機污染物、氨氮和磷。濕地床共280m2,濕地床深1m。濕地表面負荷為0.25m3/(m2·d)。

    傳統的垂直潛流人工濕地對氨氮、總氮和總磷的去除效果有限,本項目濕地在建設時(shí),通過(guò)采用大氣復氧廊道技術(shù),即在濕地表面采用復氧廊道-種植沙土交替配置的方式,使人工濕地不僅能夠種植植物,而且能通過(guò)大氣復氧廊道聯(lián)通大氣,結合運行時(shí)采用序批式運行方式,使人工濕地基質(zhì)一直處于好氧、厭氧交替運行狀態(tài),對氨氮和總氮有較好的去除效果。

    為解決濕地生物除磷效果瓶頸,在本工程中采用高爐渣作為濕地基質(zhì)組成的一部分。高爐渣是煉鐵的副產(chǎn)品,本身含有較多的鈣、鎂、鐵、鋁等金屬元素,使得溶解性磷酸根容易與這些金屬元素形成磷酸鹽沉淀;另外,高爐渣的多孔結構也為吸附沉淀提供了有利條件,從而保證污水中磷素得以有效去除。

    濕地表面種植常綠多年生草本植物,改善了濕地表面冬季植物枯萎造成景觀(guān)及處理效果的影響。

    圖3 濕地布置

    2.2.4 總平面布置

    本項目總占地面積536m2,主體構筑物以及人工濕地均為埋地布置,地表無(wú)建筑。

    工程完工后濕地上部種植常青植物大花金雞菊,該植物具有花期長(cháng),對環(huán)境要求底等特點(diǎn)。在便于管理的同時(shí)也對污水處理站環(huán)境起到了美化作用。厭氧生物與處理池上部覆土后終止草坪,濕地周邊種植鳳尾竹、紅葉石楠、香樟樹(shù)等植物,整體視覺(jué)效果高低有致、色彩鮮艷。使得污水處理站具有一定的景觀(guān)效果。污水處理站總平面圖見(jiàn)圖4。

    圖4 濕地總平面布置

    2.3 工程特色

    2.3.1 厭氧生物過(guò)濾預處理特點(diǎn)

    (1)占地面積小、選址簡(jiǎn)單、施工方便。

    (2)預處理構筑物中只有兩臺微動(dòng)力水泵,運行費用低,和傳統工藝相比,運行維護方便。

    (3)與處理池中采用了折板導流和生物填料,并且在運行過(guò)程中隨著(zhù)池內也為的變動(dòng),填料上微生物處于厭氧-好氧的環(huán)境中,有利于污染物的去除,處理效率較高,為后續的人工濕地處理降低負荷及面積。

    2.3.2 人工濕地特點(diǎn)

    (1)由基質(zhì)、植物和微生物組成了人工濕地生態(tài)系統,是一種生態(tài)化的污水處理方式,結合園林化的布置,適合在農村地區推廣使用。

    (2)與傳統的表面流人工濕地相比,垂直潛流人工濕地具有高效、清潔、不滋生蚊蠅等特點(diǎn)。

    (3)部分濕地基質(zhì)采用高爐渣,利用金屬離子并結合高爐渣的多孔吸附作用,有效去除磷酸鹽。

    (4)濕地采用復氧廊道,濕地植物避開(kāi)廊道種植,結合序批式運行方式能有效去除氨氮和總氮。

    3 運行效果及經(jīng)濟效益分析

    3.1 運行效果

    該工程自2009年12月完成調試投入運行后出水水質(zhì)穩定,2010年6月竣工驗收監測的平均進(jìn)出水水質(zhì)如表3所示。

    表2 進(jìn)出水水質(zhì)及排放標準

    注:出水水質(zhì)1為厭氧生物預處理池出水,出水水質(zhì)2為人工濕地出水。

    監測結果表明,采用厭氧生物與處理+潛流人工濕地組合工藝處理浙江省沿海某山區村內農村生活污水,出水水質(zhì)可達《城鎮污水處理廠(chǎng)污染物排放標準》(GB 18918—2002)一級B標準。

    3.2 經(jīng)濟效益

    工程總投資約為39萬(wàn)元,其中土建投資約為23萬(wàn)元,設備材料、安裝調試及其他投資約為16萬(wàn)元。處理規模為70m3/d。折合單位水量投資費用為5 500元/m3。

    污水處理運行直接成本主要包括電費,約為0.03元/m3。具體參見(jiàn)http://www.sharpedgetext.com更多相關(guān)技術(shù)文檔。

    4 結語(yǔ)

    (1)采用厭氧生物與處理+潛流人工濕地組合工藝可以有效處理浙江省沿海某山區村內農村生活污水。出水達到《城鎮污水處理廠(chǎng)污染物排放標準》(GB 18918—2002)一級B標準。

    (2)就地取材,采用高爐渣作為濕地基質(zhì)的一部分,有效去除了污水中總磷。

    (3)濕地采用大氣復氧廊道并結合序批式運行方式,污水處于連續的厭氧—好氧環(huán)境,能有效處理氨氮和總氮。

    (4)整體工藝簡(jiǎn)單,運行維護工作量少,適合管理水平相對較低的農村地區。

    (5)結合園林化設計,將污水處理站建設成景觀(guān)花園,和生態(tài)新農村建設相結合。

    參考文獻

    1 葉建鋒,徐祖信,李懷正.垂直潛流人工濕地堵塞機制:堵塞成因及堵塞物積累規律.環(huán)境科學(xué),2008,29(6):1508~1512

    2 周健,潘凡,龍騰銳等.序批式人工濕地的處理效能研究.給水排水,2007,23(1):22~25

    3 周世超,王全金,李麗.潛流濕地對農村生活污水中磷的凈化作用.湖北農業(yè)科學(xué),2010,49(9):2118~2121

    4 楊文婷,王德建,紀榮平.厭氧池-潛流人工濕地處理低濃度農村生活污水的研究.土壤,2010,42(3):485~491

    5 陳建,姚俊,白一力等.厭氧+人工濕地處理農村生活污水研究.安徽農業(yè)科學(xué),2009,37(33):16496~16499

    6 賈曉競,畢東蘇,周雪飛,等.農村生活污水生態(tài)處理技術(shù)研究與應用進(jìn)展.安徽農業(yè)科學(xué),2011,39(31):19307~19309

    7 張辰,譚學(xué)軍.《上海市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技術(shù)指南》介紹.中國給水排水,2009,25(24):1~4

    8 王晟,徐祖信,李懷正.潛流濕地處理生活污水時(shí)的強化方法.環(huán)境科學(xué),2006,27(12):2432~2438

    9 張自杰,林榮忱,金儒霖.排水工程(下冊).第4版.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00.412~413

    10 尹軍,崔玉波,韓相奎,等.潛流人工濕地對污染物的降解特性.中國給水排水,2004,20(6):47~49

    11 Lian F,She D S,Feng F J.Biological characters and occurrence conditions of a new pest tegra novaehollandiae viridinotata on chestnut. AgriculturalScience&Technology,2008,9(6):151~153

    12 Green M.Investigation of alternative method for nitrification in constructed wetlands.Water Sci Techno,1997,35(5):63~70

    2020精品极品国产色在线观看|亚洲午夜高清国产拍|久久免费国产精品|777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无码伊人久久大杳焦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