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電話(huà):400-000-2365

    混凝-厭氧-好氧工藝處理涂料廢水

    中國污水處理工程網(wǎng) 時(shí)間:2013-3-2 9:33:25

    污水處理技術(shù) | 匯聚全球環(huán)保力量,降低企業(yè)治污成本

    1 工程概況

    廣州某涂料生產(chǎn)企業(yè)主要生產(chǎn)水性涂料、溶劑型涂料和粉體涂料,其中溶劑型涂料和粉體涂料的生產(chǎn)過(guò)程不產(chǎn)生廢水,水性涂料的生產(chǎn)過(guò)程產(chǎn)生工藝洗桶水(15 m3/d)。該工藝洗桶水中CODCr、BOD5和SS 的質(zhì)量濃度分別為10 000 ~ 60 000、1 000 ~4 000、5 000 ~ 20 000 mg/L,經(jīng)混凝預處理后與生活污水、洗衣廢水等混合,總水量為80 m3/d,進(jìn)一步采用混凝-厭氧-好氧工藝進(jìn)行處理,處理后出水水質(zhì)達到廣東省地方標準DB 44/26—2001《水污染物排放限值》第二時(shí)段一級標準的要求。

    2 工藝設計

    2.1 水量水質(zhì)

    設計進(jìn)、出水水量、水質(zhì)見(jiàn)表1 。

    表1 設計進(jìn)、出水水量水質(zhì)

     

    2.2 水質(zhì)特點(diǎn)

    生產(chǎn)廢水間歇排放,主要污染物為鈦白粉、助劑、輕質(zhì)碳酸鈣、滑石粉、顏料色漿等無(wú)機物,和大量的乳液、苯乙烯、丙烯酸及增稠劑、分散劑、表面活性劑等有機物,主要特征如下[1]:

    (1)含有多種無(wú)機固體微粒,顆粒直徑小,分散性好,難以沉降,并且含固量高,呈粘稠狀,易堵塞設備和管道;

    (2)生產(chǎn)廢水中存在眾多呈凝膠狀態(tài)的有機物質(zhì),CODCr和BOD5濃度高,尤其是工藝洗桶水的污染物濃度很高;

    (3)廢水的可生化性較差,m(BOD5)/m(CODCr)值一般小于0.30。

    2.3 工藝流程

    2.3.1 工藝方案的選擇

    該廢水的處理主要在于去除高濃度的SS 和CODCr,一般宜先通過(guò)預處理去除SS,再用微生物工藝去除CODCr。原水的SS 以乳膠狀態(tài)分散在水中,同時(shí)水中還存在各種表面活性劑和高分子有機物,所以先采用混凝工藝進(jìn)行預處理。經(jīng)預處理后,出水的可生化性仍較差,后續可采用厭氧與好氧結合的生物處理工藝。

    2.3.2 工藝參數的確定

    主要工藝參數包括混凝單元的加藥量和生物處理單元的水池容積。

    (1)混凝單元加藥量的確定:分別選用FeSO4、聚合氯化鋁(PAC)、聚合硫酸鐵(PFS)作為混凝劑,陰離子型PAM 和陽(yáng)離子型PAM 作為助凝劑,以不同的投加量,作燒杯試驗。得到最佳混凝條件為PAC 投加量為3 000 mg/L,陰離子型PAM(記為PAM-)投加量為200 mg/L,pH 值為7.5,原水CODCr的平均質(zhì)量濃度為23 000 mg/L 時(shí),混凝后上清液CODCr的平均質(zhì)量濃度為3 200 mg/L。

    (2)微生物處理工藝水池容積的確定:為了確定該廢水的生化處理系統水池容積,調查了珠三角地區3 家正在運行的類(lèi)似廢水處理系統。這3 家廢水處理系統均以處理水性涂料生產(chǎn)廢水為主,調查時(shí)忽略其它廢水,只以水性涂料生產(chǎn)廢水(即本文的工藝洗桶水)計算HRT 和CODCr負荷。調查結果見(jiàn)表2。由表2 可知,本廢水站的厭氧池和好氧池的CODCr容積負荷分別取0.61 和0.15 kg/(m3·d)。

    表2 廢水處理工藝調查結果

     

    注:①采用混凝沉淀工藝;②未加藥劑直接用板框壓濾機過(guò)濾。

    2.3.3 工藝流程及說(shuō)明

    最終確定廢水的工藝流程見(jiàn)圖1。

     

    圖1 工藝流程

    工藝洗桶水先就近在產(chǎn)生地點(diǎn)收集,然后經(jīng)氣動(dòng)隔膜泵輸送至較遠的廢水處理站的混凝沉淀池,設置管道清洗的自來(lái)水泵,以防止顆粒物堵塞管道;炷恋沓夭捎瞄g歇處理的方法,每收集一池水后,加入PAC 進(jìn)行混凝反應,30 min 后再加入PAM 進(jìn)一步反應;炷磻箪o置沉淀,上清液排入調節池,污泥則排入污泥池。

    調節池收集混凝沉淀池的上清液、生活污水和其它工藝廢水,該混合廢水經(jīng)提升進(jìn)入二級混凝池,加入PAC 和PAM 進(jìn)行混凝反應,再進(jìn)入沉淀池進(jìn)行固液分離。分離后的上清液進(jìn)入中間池。

    中間池廢水經(jīng)提升后依次進(jìn)入厭氧池和好氧池分別進(jìn)行厭氧和好氧生化反應,最后在二沉池中分離去除懸浮物,出水進(jìn)入清水池。清水可用于清洗污泥壓濾機等。

    混凝沉淀池和沉淀池排放的污泥,以及二沉池的污泥被收集到污泥池中,用帶式污泥壓濾機進(jìn)行脫水處理。脫水后產(chǎn)生的污泥泥餅委外處理。

    2.4 主要構筑物及設備

    (1)集水池

    集水池有效容積為15 m3。內設2 臺氣動(dòng)隔膜泵,口徑為40 mm,Q為15 m3/h,H為30 m,耗氣量為30 L/s。池底設有穿孔管壓縮空氣攪拌系統。廢水輸送管采用DN 50 mm 的PVC 管,流速為2 m/ s,采用室外明敷方式,便于堵塞時(shí)的檢修。

    另設1 套管道清洗系統,包括1 個(gè)2 000 L 的PE 桶和1 臺管道清洗泵(Q為15 m3/h,H為30 m,N為3.7 kW)。PE 桶內放入自來(lái)水,儲水量相當于廢水輸送管容積的3 倍,在每次輸送完廢水后,啟動(dòng)管道清洗泵對管道內部進(jìn)行清洗。

    (2)混凝沉淀池

    混凝沉淀池采用圓形鋼制水池,總尺寸為Φ 3.0 m×5.0 m,有效容積為20 m3。池內設有穿孔管空氣攪拌系統,排泥管設有壓縮空氣反吹管。

    采用計量泵投加NaOH,Q為1.7 L/min。各設1 臺不銹鋼離心泵投加PAC 和PAM,Q為4 m3/h,H為8 m,N為0.25 kW。PAC 和PAM 的投加量分別為3 000 和200 mg/L。

    NaOH 儲藥罐容積為1 000 L。PAC 和PAM 配藥罐均用1 500 L 的PE 罐,內設空氣攪拌溶藥系統。儲藥罐和配藥罐均與二級混凝系統共用。

    (3)調節池

    有效容積為65 m3,HRT為18 h。進(jìn)水口設機械格柵,池內設有穿孔管空氣攪拌系統。配潛水提升泵,Q為10 m3/h,H為10 m,N為0.75 kW,設計提升水量為3.5 m3/h。

    (4)二級混凝池

    分成2 格,每格有效容積為4m3,HRT為1 h。池內設有穿孔管空氣攪拌系統。采用計量泵投加NaOH,Q為0.25 L/min,由pH 計控制pH 值為8。

    采用1 臺計量泵投加PAC,Q為1.7 L/min,投加量為200 mg/L。采用1 臺齒輪泵投加PAM,Q為1.1 m3/h,投加量為20 mg/L。

    (5)沉淀池

    豎流式沉淀池,表面積為5.8 m2,表面負荷為0.6 m3/(m2·h)。重力排泥。

    (6)中間池

    有效容積為50 m3,HRT為16 h。配潛水提升泵,Q為6 m3/h,H為12 m,N為0.75 kW。

    (7)厭氧池

    UASB 形式,尺寸為6.4 m×3.0 m×4.5 m,有效容積為80 m3,HRT為24 h。配脈沖罐、池底布水管、三相分離器。

    (8)好氧池

    生物接觸氧化池,尺寸為6.0 m×5.0 m×4.5m,有效容積為120 m3,HRT為36 h。采用組合填料,高度為2.5 m,體積為75 m3。

    配2 臺(1 用1 備)羅茨鼓風(fēng)機進(jìn)行曝氣,Q為10 m3/min,P為49 kPa,N為15 kW。池內布置穿孔管曝氣系統。

    (9)二沉池

    豎流式沉淀池,表面積為5.8 m2,表面負荷為0.6 m3/(m2·h)。重力排泥,氣提將部分污泥回流到好氧池。

    (10)清水池和排水計量槽

    清水池有效容積為30 m3。排水計量槽設置巴歇爾槽的超聲波明渠流量計。

    (11)污泥處理系統

    污泥脫水機采用0.75 m帶寬的帶式壓濾機。污泥輸送泵采用1 臺氣動(dòng)隔膜泵,口徑為50 mm,Q為6 m3/h,H為30 m,耗氣量為6 L/s。污泥進(jìn)入壓濾機前加入0.05% 的陽(yáng)離子型PAM,投加泵采用1 臺齒輪泵,Q為0.1 ~ 1.0 m3/h(一般用0.32m3/h)。網(wǎng)帶清洗水取自清水池,用1 臺臥式離心泵,Q為7.9 m3/h,H為60 m,P為5.5 kW。另設皮帶輸送機將污泥輸送到室外的儲泥袋中。

    3 運行效果

    該工程于2011 年5 月建成,2 個(gè)月后完成系統調試。自2011 年10 月后,平均處理工藝洗桶水量為15 m3/d,總水量為65 m3/d,處理后出水水質(zhì)優(yōu)于DB 44/26—2001 第二時(shí)段一級標準。各處理單元出水CODCr平均濃度見(jiàn)表3。

    由表3 可知,水性涂料廢水的處理主要依靠混凝沉淀單元,該單元在去除懸浮物的同時(shí),也能去除大量的CODCr。從運行結果可以看到,經(jīng)混凝后,工藝洗桶水CODCr的平均質(zhì)量濃度從27 700mg/L 降到6 960 mg/L,而綜合廢水(調節池)CODCr的平均質(zhì)量濃度從1 760 mg/L 降到314 mg/L,去除率分別達到75%和82%。由于混凝沉淀單元去除了絕大部分的CODCr,使生物系統的負荷非常低,所以達到了非常好的出水效果。

    表3 各處理單元出水CODCr平均濃度 mg·L-1

    4 問(wèn)題及解決措施

    該廢水站廢水中懸浮物濃度非常高,沉淀后結成僵硬的塊狀,易堵塞水池和設備。因此,所有與污泥有關(guān)的設備和設施均應考慮采取防止污泥結塊和堵塞的措施。一級混凝沉淀池采用間歇運行的方式,每次處理后均把池內的污泥排空,解決了污泥沉積的問(wèn)題。二級混凝沉淀池連續運行,雖然污泥斗設計成傾角為60°,每60 min 排泥1 次,但仍然有大量污泥沉積和結塊,需每2 ~ 4 周進(jìn)行一次排空清理。因此,連續運行的沉淀池不宜用集泥斗排泥,而宜用刮泥機,或改用氣浮工藝。污泥池內在沒(méi)有穿孔管曝氣的地方也有污泥沉積,因此宜布置間距較小的穿孔管曝氣裝置。污泥泵宜采用氣動(dòng)隔膜泵。具體參見(jiàn)http://www.sharpedgetext.com更多相關(guān)技術(shù)文檔。

    5 結語(yǔ)

    (1)水性涂料生產(chǎn)廢水具有水量小、濃度高的特點(diǎn),采用混凝-厭氧-好氧的處理工藝,在混凝段PAC、PAM 的投加量分別約為3 000、200 mg /L,厭氧池和好氧池的CODCr容積負荷分別為0.61和0.15 kg/(m3·d)的條件下,能保證出水達標。

    (2)該工藝需要特別注意因污泥在管道、水池中沉積而造成的管道堵塞問(wèn)題。

    2020精品极品国产色在线观看|亚洲午夜高清国产拍|久久免费国产精品|777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无码伊人久久大杳焦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