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布日:2022.07.08
申請日:2022.01.06
分類(lèi)號:C02F3/30(2006.01)I;C02F101/16(2006.01)N
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kāi)了一種集成式生活污水處理裝置,包括外殼、第一內筒、第二內筒、曝氣頭、回流管、曝氣管和導流斗,所述第一內筒固定安裝于外殼的內部,且第一內筒的下部與外殼的內壁之間封閉,所述第二內筒固定安裝于第一內筒的內部,所述第二內筒的內部靠近下表面位置固定安裝有曝氣頭,所述曝氣頭的數量有若干個(gè)。本發(fā)明一種集成式生活污水處理裝置,投資、運行費用低,易維護,適合推廣應用,污水經(jīng)處理達標后,可用于庭院綠化、降塵回用,裝置設計成直立結構,節省占地,易于安裝,裝置設置回流管,通過(guò)曝氣產(chǎn)生的浮力與水流推力,使污水在好氧池、缺氧池間往復循環(huán),無(wú)需設置回流泵,實(shí)現持續的好氧、缺氧交替的反應環(huán)境,利于脫氮反應發(fā)生。
權利要求書(shū)
1.一種集成式生活污水處理裝置,包括外殼(10)、第一內筒(11)、第二內筒(13)、曝氣頭(16)、回流管(5)、曝氣管(8)和導流斗(18),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內筒(11)固定安裝于外殼(10)的內部,且第一內筒(11)的下部與外殼(10)的內壁之間封閉,所述第二內筒(13)固定安裝于第一內筒(11)的內部,所述第二內筒(13)的內部靠近下表面位置固定安裝有曝氣頭(16),所述曝氣頭(16)的數量有若干個(gè),且呈圓周陣列式均勻分布,所述曝氣頭(16)相互之間連通,所述第二內筒(13)的內部設置有曝氣管(8),所述曝氣管(8)的一端與曝氣頭(16)連通,另一端向上延伸并穿過(guò)外殼(10)的側壁伸出到外部,所述第二內筒(13)的內部中心位置穿插設有回流管(5),所述導流斗(18)固定安裝于第一內筒(11)的下表面位置;在所述第一內筒(11)的側壁上設置有至少一個(gè)過(guò)水管(7),該過(guò)水管(7)將所述第一內筒(11)和第二內筒(13)的空腔連通,且水管(7)的進(jìn)水口高于所述回流管(5)的頂端。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集成式生活污水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流管(5)的下端伸入到導流斗(18)的內部,所述回流管(5)的外壁表面與第二內筒(13)的內壁表面之間固定安裝有回流管支架(17)。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集成式生活污水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殼(10)的外表面靠近下表面位置固定連通有排泥口(1),所述外殼(10)的外表面位置位于第一內筒(11)下表面的下方固定連通有進(jìn)水口(4),所述外殼(10)的外表面靠近上表面位置固定連通有出水口(9)。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集成式生活污水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導流斗(18)的內部設置為缺氧池(2),所述第一內筒(11)的下方位于導流斗(18)的外部與外殼(10)的內部之間設置為厭氧池(3),所述第二內筒(13)的內部與回流管(5)的外部之間設置為好氧池(6)。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集成式生活污水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內筒(11)與所述第二內筒(13)之間固定安裝有內筒支架(12)。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集成式生活污水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內筒(11)與所述第二內筒(13)之間設置為一級沉淀池(14),所述第一內筒(11)的外表面與外殼(10)的內表面之間設置為二級沉淀池(15)。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集成式生活污水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殼(10)的底部設置有攪拌裝置(19),該攪拌裝置(19)設置有攪拌電機(1901),該攪拌電機(1901)安裝在所述外殼(10)的底部的側壁上,該攪拌電機(1901)的輸出軸穿過(guò)外殼(10)的底部,伸入到所述厭氧池(3)中,在所述攪拌電機(1901)輸出軸上設置有攪拌葉片(1902),在所述外殼(10)的內壁頂部設置有至少二個(gè)清洗噴水嘴(20),該清洗噴水嘴(20)分別對準所述第一內筒(11)和第二內筒(13)。
8.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集成式生活污水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殼(10)的側壁下部開(kāi)設有清洗水排泄口(21),該清洗水排泄口(21)與所述二級沉淀池(15)連通。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集成式生活污水處理裝置,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shù)中提出的問(wèn)題。
為實(shí)現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提供如下技術(shù)方案:一種集成式生活污水處理裝置,包括外殼、第一內筒、第二內筒、曝氣頭、回流管、曝氣管和導流斗,所述第一內筒固定安裝于外殼的內部,且第一內筒的下部與外殼的內壁之間封閉,所述第二內筒固定安裝于第一內筒的內部,所述第二內筒的內部靠近下表面位置固定安裝有曝氣頭,所述曝氣頭的數量有若干個(gè),且呈圓周陣列式均勻分布,所述曝氣頭相互之間連通,所述第二內筒的內部設置有曝氣管,所述曝氣管的一端與曝氣頭連通,另一端向上延伸并穿過(guò)外殼的側壁伸出到外部,所述第二內筒的內部中心位置穿插設有回流管,所述導流斗固定安裝于第一內筒的下表面位置;在所述第一內筒的側壁上設置有至少一個(gè)過(guò)水管,該過(guò)水管將所述第一內筒和第二內筒的空腔連通,且水管的進(jìn)水口高于所述回流管的頂端。
優(yōu)選的,所述回流管的下端伸入到導流斗的內部,所述回流管的外壁表面與第二內筒的內壁表面之間固定安裝有回流管支架。
優(yōu)選的,所述外殼的外表面靠近下表面位置固定連通有排泥口,所述外殼的外表面位置位于第一內筒下表面的下方固定連通有進(jìn)水口,所述外殼的外表面靠近上表面位置固定連通有出水口。
優(yōu)選的,所述導流斗的內部設置為缺氧池,所述第一內筒的下方位于導流斗的外部與外殼的內部之間設置為厭氧池,所述第二內筒的內部與回流管的外部之間設置為好氧池。
優(yōu)選的,所述第一內筒與所述第二內筒之間固定安裝有內筒支架。
優(yōu)選的,所述第一內筒與所述第二內筒之間設置為一級沉淀池,所述第一內筒的外表面與外殼的內表面之間設置為二級沉淀池。
優(yōu)選的,在所述外殼的底部設置有攪拌裝置,該攪拌裝置設置有攪拌電機,該攪拌電機安裝在所述外殼的底部的側壁上,該攪拌電機的輸出軸穿過(guò)外殼的底部,伸入到所述厭氧池中,在所述攪拌電機輸出軸上設置有攪拌葉片,在所述外殼的內壁頂部設置有至少二個(gè)清洗噴水嘴,該清洗噴水嘴分別對準所述第一內筒和第二內筒。
優(yōu)選的,在所述外殼的側壁下部開(kāi)設有清洗水排泄口,該清洗水排泄口與所述二級沉淀池連通。
與現有技術(shù)相比,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fā)明一種集成式生活污水處理裝置,投資、運行費用低,易維護,適合推廣應用,污水經(jīng)處理達標后,可用于庭院綠化、降塵回用,裝置設計成直立結構,節省占地,易于安裝,裝置設置回流管,通過(guò)曝氣產(chǎn)生的浮力與水流推力,使污水在好氧池、缺氧池間往復循環(huán),無(wú)需設置回流泵,實(shí)現持續的好氧、缺氧交替的反應環(huán)境,利于脫氮反應發(fā)生;其化學(xué)需氧量、生物化學(xué)需氧量、氨氮、水中固態(tài)懸浮物的去除率分別可達60%至80%、70%至80%、80%至90%、60%至70%,出水水質(zhì)可達到《城鎮污水處理廠(chǎng)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中的一級B標準,裝置處理效果穩定、無(wú)需人員值守。
(發(fā)明人:姜廷亮;吳玉杰;張國臣;魏鴻業(yè))